青春志愿者助力乡村振兴:我校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暑期“三下乡”赴忠县竹山村躬身社会实践
青春志愿者助力乡村振兴,专业知识指导躬身实践。7月1日至7月5日,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知行合一”青年志愿服务团来到忠县磨子土家族乡竹山村“亲邻自然”生态花园共建计划项目地,依托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农村社会学》和重庆市高校思政示范课程《环境社会学》,进行为期五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师生们化身为志愿者,入户进行普法与农户家庭调研、投身到生态花园的植物补种劳动中,用专业知识和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此次活动中,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和忠县磨子土家族乡竹山村进行了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授牌仪式,磨子乡党委专职副书记张平安、竹山村两委班子主要成员、学院副书记李佳、郭益维老师、陈玥老师、“亲邻自然”项目联合策划人郑昊副教授等18名师生共同参加了仪式。
“三下乡”师生与乡村干部合影
据悉,“亲邻自然”生态花园共建计划是由重庆市绿委会、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林业局、团市委主办,公益组织十方艺术中心联合生态、社会学等专家联合执行。忠县磨子土家族乡竹山村生态花园,是“亲邻自然”生态花园共建计划在重庆农村的首个试点,于2021年7月启动。
走访竹山村居民
学院李佳副书记、郭益维老师与一社刘队长畅谈
此次川外师生到竹山村李湾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植物专家代明涛老师的指导下,在农村院坝边沿、堡坎坡地,补植藤本月季、天堂鸟、爱情花、蓝雪花、鼠尾草等10多种花草共计300余株。代老师介绍说,重庆夏季炎热少雨,之前种植的植物很多因为缺水而生长不良,此次补种的众多植物都安排在皂角树下,阴凉通风的环境有利于植物生长。
烈日当空,在各个生态花园现场志愿者们热情不减,干劲十足,挖土种花、挥锹填土,有条不紊,现场一派繁忙的劳动景象。村民们看着志愿者们辛勤劳动的场景,深受感染,很快同志愿者们一起拿着锄头,哼哧哼哧地干了起来。经过两个小时多的劳动,生态花园原先蔫头蔫脑的植物变得生机勃勃,焕发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三下乡”志愿者们在烈日下劳作
忠县籍学子回乡劳动
晚上八点,夜幕降临,在师生们的邀请下,村民和孩子们陆续来到了坝子上观看“亲邻自然”生态花园的视频宣传片,接着看起了露天电影——爱国主义电影《战狼2》。一台放映机,一面乡土村落白墙,一束时代精神之光,对于村民来说唤起了他们青年时的记忆,对于同学们来说则是一次新奇有趣的乡村体验。
竹山村夜间“坝坝电影”
“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者商海玲感悟到:“我第一次来到竹山村,就深深被它的高颜值吸引了。我拿起锄头刨地,起初非常的费力,站在跟旁的村民婆婆非常的热情,亲手演示给我看,要怎么刨地能够省力。后来,直接加入到我们的种花队伍中。生态花园不仅改善了村庄的环境,还在无形中拉近了人之间的距离,这是我这次劳动中最深的体悟。”建设美丽乡村、实践乡村“两山”理论,需要大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积极实践,提供自己的新智慧和新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